系统检测到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较低,请升级Internet Explore 。推荐使用FirefoxChrome浏览器打开,否则将无法体验完整产品功能。
×
发布时间:2010-06-23    

    生活状态之老师:设计师要感理性兼备 中国学生相对比较“急功近利”

  如何才是一个成功的老师,一个有责任感的老师,吴屹自有他的理解。“我觉得一个老师是否成功,或者是不是负责任,最主要的是要告诉学生,尤其是学艺术的学生,你要知道艺术类的学习方法和其他类不同。艺术和设计往往是介于理性和感性之间,你要很快学会转换。”

  作为一个设计师,要能很好的把握感性与理性的尺度,这个是吴屹对每个学生的忠告。“作为设计师,一味的感性,太过于天马行空,最后却不可实现,这种案例反复发生之后,会把学生的信心抹平,他对自己的创意就会否定,从而变得沉沦。而反过来过于理性的学生那些一到学校就忙着去社会实践,去所谓的积累经验,其实也是不可取的,‘经验有时候会害人’。因为到了社会上并不是仅仅凭经验和别人比,真正比的是思想的活力,和基本功的是否扎实。”合理的驾驭感性和理性,既要有创作的特色又要能有现实可操作性,吴屹对他的学生很强调这一点。

  “中国学生还是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比较‘急功近利’。”作为中国美院的老师,自然少不了和国际上的设计院校之间的交流,当谈到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在设计创作时有什么不同时,吴屹的感受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中国学生的机会远远超过国外的学生,像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但是反过来因为他们很轻易就可以去参与实践,造成他忽略了一些概念、理念、更深层次的思考。中国学生在设计时很有套路、很有程序,按照程序一套一套的来,效率很高。而国外的学生更注重于本质,对理念的思考,虽然可能效果图画得没我们好,施工图也没我们熟练,但是他们的东西会呈现出耐人寻味的感觉。这点其实很重要。也是我们中国学生需要加强的地方。”

    生活状态之管理者:怀揣一颗“非盈利”的心经营 打造学习型团队很重要

  可能因为是老师出身的缘故,吴屹对他的团队也同样像对学生一样的要求和管理着。“我的工作室是从94年开始的,但是我主观上不锁定如何去盈利?这个听上去有点违背商业运行的规则,但是我认为让你保持住竞争力?或者是逐步积累竞争力?是最最核心的。我们应该保持一种学习型的态度,可能你今天懈怠了,明天就会落伍、滞后,学习不是一种空洞的概念,要落到实处的。人要经常有‘逆海行舟,不进则退’的思想。”

  学习,对于很多已经毕业的人来,总是一件常挂嘴边却永远“没时间落实”的事情,很多人往往会有诸多原因的借口来解释自己没有学习。“的确,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如果有这个氛围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种情况就会不一样。”吴屹对他的团队就是要求大家共同学习,一起提高。“我们通过几种方式来学习,一种是请人来讲课,我们会邀请一些不错的设计师或是一些专业方面的,比如说材料商等,请他们来讲解专业知识。另外每周我们都会举办内部的学术交流。有公司内部的人员参与,比如说这周以你为主的,把你这段时间设计积累的或是作品、或是经验,也可以是问题,都拿出来“晒晒”,拿出来点评,可以是批评,也可以赞扬,主要是让设计师保持一种比较好的氛围。因为往往设计师目标太过明确,很多都是忙忙碌碌,要想去学习,往往有的时候变成一句空话。所以我用这种方式激励大家互相学习和交流。”
生活状态之设计师:跨越式思维 灵感来自不断的与人交流

  走上建筑设计,既是偶然也是顺其自然,工业设计毕业后的吴屹,没有立即投入到专业的工作中,而是选择做了老师,一名设计专业的老师。也许设计是互通的,也许是吴屹喜欢不断尝试新鲜的事物,在做老师的同时,他又去修了浙江大学的建筑系专业。“我这个人比较喜欢跨越,又喜欢将不同的事物融合在一起思考。” 在参观吴屹的设计作品中时,会发觉“跨越式”思维的灵感在作品中的体现,“跨越式思考,把一种材料换种用途考虑,你会发觉它的效果也很好。比如一块地毯说不定做成一块背景墙,它会非常特别。”

  “我的灵感很多时候来自与别人的聊天。”每个设计师都有灵感闪现的“催化剂”,比如说音乐,比如咖啡,而吴屹却不同。“我是属于被动型的,但是被激发的可能性还是蛮大的,思想有时候会处于很混沌的状态,但是看到一个点的以后,突然就会联想,所以我比较喜欢与不同的人交流,交流中的你会学到很多新鲜的知识,也会捕捉到别人忽然出现的亮点,这些都能激发我潜在的设计师灵感。”
    在吴屹的作品中,你会感到一种来自于学院派的“纯真”。他的作品,会在细节上闪现耐人寻味的特色。他的作品会带给我们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吴屹。一个学生爱戴,员工喜欢、客户满意,将老师、设计师、管理者三个角色和谐统一的吴屹。

    通过学习和交流既增加了公司的凝聚力,又提高了公司员工的业务水平。学习型组织作为近年来一直被肯定的管理方式,在吴屹的团队中运用的非常到位。“其实设计师有时候还是很理想的,并没有太物质化,包括我也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为钱,就是想坚持自己的东西,或者是得到自己愉快的工作而已。”就因为有他这样一颗“非盈利”为目的的心,所以他的工作室和他的团队总是充满着朝气,充满着学习的激情。

    生活状态之设计师:跨越式思维 灵感来自不断的与人交流

  走上建筑设计,既是偶然也是顺其自然,工业设计毕业后的吴屹,没有立即投入到专业的工作中,而是选择做了老师,一名设计专业的老师。也许设计是互通的,也许是吴屹喜欢不断尝试新鲜的事物,在做老师的同时,他又去修了浙江大学的建筑系专业。“我这个人比较喜欢跨越,又喜欢将不同的事物融合在一起思考。” 在参观吴屹的设计作品中时,会发觉“跨越式”思维的灵感在作品中的体现,“跨越式思考,把一种材料换种用途考虑,你会发觉它的效果也很好。比如一块地毯说不定做成一块背景墙,它会非常特别。”

  “我的灵感很多时候来自与别人的聊天。”每个设计师都有灵感闪现的“催化剂”,比如说音乐,比如咖啡,而吴屹却不同。“我是属于被动型的,但是被激发的可能性还是蛮大的,思想有时候会处于很混沌的状态,但是看到一个点的以后,突然就会联想,所以我比较喜欢与不同的人交流,交流中的你会学到很多新鲜的知识,也会捕捉到别人忽然出现的亮点,这些都能激发我潜在的设计师灵感。”
    在吴屹的作品中,你会感到一种来自于学院派的“纯真”。他的作品,会在细节上闪现耐人寻味的特色。他的作品会带给我们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吴屹。一个学生爱戴,员工喜欢、客户满意,将老师、设计师、管理者三个角色和谐统一的吴屹。

   

酒店设计与石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