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检测到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较低,请升级Internet Explore 。推荐使用FirefoxChrome浏览器打开,否则将无法体验完整产品功能。
×
发布时间:2011-10-26    

丁平

Tewa Srilaklang, Partner of LDPi (Beijing office)

Beijing 北京执行董事
伦敦大学亚非研究院,比较文学硕士学位。
英国斯坦福德(Staffordshire University)学习设计,获的设计管理硕士学位。
任 LUCE e DESIGN 杂志在大中国杂志专业技术顾问。

家园地址:http://www.china-designer.com/home/135255.htm

文学与设计的衔接

China-designer:您是怎样从一个文学青年变成设计精英的?

丁平:首先申明, 我不是精英。 很多人认为文学和设计的跨度是特别大的。 而我并不这样认为。 国外很多好的设计师他的知识涉猎的范围特别广。 前十年,国内的设计师很多是从画画转过来的,因为有些底子可以画一些草图。拿去给客户看, 就会得到一些项目订单。 国内会更注重一些技巧的训练,比如桌子怎么画,竹子怎么画,房子怎么画,会有一些基本的训练。我觉得,当一个人过了这个阶段以后,你会发现设计师更多会观察生活, 注重设计与人的交流和沟通。 设计师会更注重内心的一些感受和体验。 我也看过库哈斯,安藤等写的自己的成长历程,发现他们在做设计之前, 都从事过其他领域的工作。

不能说基本的训练不重要,但我觉得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他的责任是给社会创造一些有实用价值的、使用方便的、让人们心里感到舒服的环境和产品,这是设计师这个行业终究受到社会尊重的一个原因。绝对不能说你会3DMAX等软件,你就是个设计师。就好像写作和学习文字一样,就算你会写更多的字了,你内心没有感受的时候,你表述的东西还是苍白的。国外很多学建筑的,他第一年首先要学的就是历史和文学。作为一个设计师,他一辈子都是处在不断地观察和学习的氛围之中,没有哪个人可以说自己学满了,是大师了,大师是别人说出来的。总而言之,只要你心里有东西,不管你是把它化成文字的还是图形的,都是为了与人沟通。

一段初初而去的时光

China-designer:谈谈您从空白的市场点打拼到现在的感触吧。

丁平:我们来5年了。其实来的时候并没有想好要怎样打拚,过来的时候是被动的,公司派过来。但来了后发现这里有很多让我兴奋的东西。这个土壤孕育着很多机会。

我刚来的时候就觉得这里是一片空白,肯定会有市场需求。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最初的时候是直接找城市的领导,因为当时城市里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亮化工程,所以我就给人家写信,告诉他们自己是什么样的公司,可以帮他们做什么。但是没有什么反应。

这几年才区分开的客户的不同分类。可能有的是市镇,有的是民营,有的是外企。而我们经常面对的是一些国际的开发商和民营的开发商及高端项目。

从容的,与期待的

China-designer:在照明设计领域,国际和国内两个环境,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丁平:国外和国内有一个共同点 --- 这些年都在做照明。 我在欧洲住的时间比较长。欧洲有很多老城,经历了工业革命、商业大潮、信息化产业的到来,这种变化引起很多人快速的交流,城市也在变,变得更加年轻。老城应该受到尊重,但毕竟有一代新的人在这里生活。所以欧洲也进行了一些老城改新。一是把现代建筑和老建筑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一个就是对一些老广场进行照明改建,这个是随着很多新型照明产品的产生,以及节能概念在人们脑子里变得更加重要而发生的。

中国正在经历快速城市化的时代。 城市化可以说是我们国内一百多年来迎来的第一个大潮,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的大国,没有经过工业革命的积淀,直接从一个农业社会转型到了信息化社会。城市化大潮在我们很多领导人眼里,就是修很多新的楼房,急于显示城市化的到来。觉得城市有灯光,就会显得很繁华。这种和欧洲那种老牌城市的改建不一样。那里的改建做的比较从容,很多东西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和论证。所以说,现在很多具有设计感的东西并不是从一个新的地方产生的,而是从欧洲那些老地方传过来的。我刚来的时候觉得北京很糟糕,但在我看了很多城市以后,觉得北京的光文化还可以。

认真的力量

China-designer:您经常通过什么方式和客户进行沟通?

丁平:我们会认真地去对待每一个项目,不管这个项目是大还是小。我觉得既然你是做设计的,你就得把你自己这一块真正地弄清楚,真的给客户带来一些他所不知道的东西,帮他实现出来。另外,后期跟进非常重要。因为设计的东西和艺术创作不一样,它最后还是一种市场行为。

我们最近在中东OMAN设计完成的一个项目BARR AL JIAH,得到了中东照明设计奖第一名。我们的设计师几乎就住在那边,不是说设计稿交出去就不管了,一大半的工作要在现场做顾问工作。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北京做的项目多的原因。 因为我觉得你做一个项目画了一堆图给客户拿走了,什么都没有实现,或者说实现的完全是背道而驰的东西,你得到了什么?我在北京家门口的项目,我一个项目跑50趟,客户没要求,我愿意跑。客户会认为我们确实在认真地对待这件事情,可能刚开始他是怀疑的态度,但慢慢也会变得很严肃,每一个改变都会和我们去进行沟通。这是走市场化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就是你自己不怕这种麻烦和施工当中碰到的困难,你自己有信心,别人就会有信心,就会真的一个一个地给你做,那么可能就真的会做出一些好的东西。

职业喧嚣中的简单祈愿

China-designer:聊一下您平时生活中感受到的美吧。

丁平:我觉得中国有句话,叫自然有大美而不言。 我喜欢去一些人少的地方。今年国庆我去了秦岭,平时工作比较忙,所以休假的时候会去一些人少安静的地方,肯定不会跟着旅游团去玩。最喜欢的就是在一个没人的地方,拿着一本书,晒着太阳。很简单的一个人,不喜欢在华丽和嘈杂的地方呆着。比如说午夜场的电影也是因为人少才去看。

看我平时生活在喧闹当中,其实是一个极爱极爱安静的人。我经常说一句话,如果上帝真的要从我的身体里拿走一个器官的话,我第一个想要让它拿走的就是耳朵。我觉得好多东西其实你不用听到就可以感受,用眼睛,用心,都可以去感受。

服务大众 展示精彩

China-designer:您希望china-designer为设计师群体做哪些工作?

丁平:凭良心说,知道china-designer的时间比较久了,但是关注的时间比较短。我很喜欢的是,它的定位很好,就是为广大设计师服务的。设计并不神秘,设计并不应该比其他的行业或工作受到更多的特殊待遇。这个网站为大众的设计师服务,它不是只为一小部分特别尖端的那种设计师去做宣传的。那么,在这个平台上,怎样做好,做到实事求是,做的有内容?因为你的定位是中端的平台,那势必可能会难以找到一些好的资源去吸引那些想知道新东西的设计师到这个网站上来浏览。那我觉得可能需要在这个方面下一些工夫。通过这个大众化的平台,怎么样获取一些新的设计信息、设计理念,怎么样成为和西方的、和一些好的作品、设计师交流的平台,不见的要把它网罗到这个网站上来,但是你可以给设计师展示一些好的东西。

具体来说,china-designer可以通过和其他网站的一些联合,搭建一些互相的平台,把一些好的信息传达给我们国内的一些没有条件经常去国外逛的、进行系统学习的设计师。所以我觉得你们这个讲堂办的不错。让一些设计师把具体的小案例展示在那里。我挺喜欢这种介绍形式,案例可能小,但介绍的比较详细,这样设计师可能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

链接:英国莱亭迪赛灯光设计公司简介

Lighting Design Partnership International (LDPi) 专业的照明设计事务所。总部在爱丁堡。从事专业照明设计已有超过二十年的经验。LDPi 在伦敦、迪拜和北京均设有办事处或分公司。 北京分公司于2002年成立。取名为莱亭迪赛灯光设计公司。

酒店设计与石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