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检测到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较低,请升级Internet Explore 。推荐使用FirefoxChrome浏览器打开,否则将无法体验完整产品功能。
×
发布时间:2011-03-25    

  据全国工商联石材业商会透露,中国石材原料产量现已达到世界第一,加工能力世界第一,外贸出口世界第一。中国石材业总体发展形势趋好,但以下3大问题仍然制约着石材行业的良性发展:

  一是碳足迹或成为新制约、二是缺乏行业引导与协调、三是缺乏塑造品牌意识。其中碳足迹标准将成为新的技术壁垒,对中国石材出口阻碍尤其严重。我国石材业总体发展形势趋好,但是也要认清形势的严峻。

  一是碳足迹或成为新的技术壁垒

  部分石材企业为了减少前期投入,大都采取“放大炮、挖山脚”的原始作业方式开采,大量被炸碎的石材无法用于加工规格板材,只能用来当作工业填充物——超细重钙粉的生产原料,或者干脆被丢弃,使得石料的利用率只有百分之几,资源浪费巨大,粗放型加工导致石材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近年,国际标准组织正积极制定产品碳足迹标准ISO14067,德、英、法、美、日、韩、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目前都制定了碳标签制度,即要求企业提供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量。石材产品如未贴“碳标签”,就可能难以进入上述国家市场。碳足迹标准或将成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产品的新贸易壁垒。

  二是缺乏行业引导与协调

  在目前的石材出口贸易结构中,荒料出口仅仅占了不到一成,说明中国石材的出口结构正走向优化。但在产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内出口企业大多采取粗放式竞争,各自为政,靠拼价格、拼数量、拼优惠条件来扩大对外贸易,导致低价竞争,形成出口量上升,经济效益下降,“丰产不丰收”的现象。

  三是缺乏塑造品牌意识

  长期以来,中国的出口加工业一直维持在初级加工和贴牌加工,缺乏自主高端品牌。国际消费者对中国石材的认知还停留在价格低廉、品质一般的旧印象。而今,中国的石材产业结构已经由“三石”时代进入了“多石”时代。石材业已经发展成为集花岗岩、大理石、人造石、石材雕刻、园林石材、文化石材、石材机械、磨具、金刚石机具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元化产业。只有增强整个石材产业的品牌意识,适应市场的品牌需求,才会使整个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也才能应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

  为此相关部门建议:

  一是进一步转变石材生产方式,对矿山开采加强管理,实行环保形、阶梯式开采,取缔非环保、小作坊式掠夺性开采及加工;提前研究碳标签制度,积极准备,在国际标准正式出台后抢得先机。

  二是相关部门与行业协会加强对石材企业的引导和协调,合理引导企业在石矿资源开采、加工、销售等环节有序进行,防止无序竞争对整个行业的不利影响。

  三是企业要针对自身发展寻找市场,加强自身管理,树立石材品牌化,高端化意识,通过科技创新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开发个性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创立知名品牌和着名企业。

酒店设计与石材应用